國務院先后于2016年印發《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(2016—2020年)》(以下簡稱舊《科學素質綱要》),2021年又印發《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(2021—2035年)》(以下簡稱新《科學素質綱要》)。兩個《科學素質綱要》都體現了公民科學素質的基本共同點,即強調“四科兩能力”?!八目啤痹谂f《科學素質綱要》中指科學知識、科學方法、科學思想、科學精神。新《科學素質綱要》仍是這四個內容,但順序調整成為科學精神、科學思想、科學方法和科學知識?!八目啤钡捻樞驗槭裁磿M行調整?我認為這是由于兩方面原因造成的。一方面,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,科學知識普及的規模和程度都發生了很大變化。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不斷發展,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提高,使得知識普及面逐漸擴大。另一方面,在應對各種突發事件過程中,科學知識會經各種渠道及時普及給群眾??茖W精神、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不限于科學知識的范圍,它們來自科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但又超越了科學知識,因此可以應用于科學之外的領域,因此以這三者的重要性順序發生了變化。公民科學素質內涵中還包括“兩能力”。在舊《科學素質綱要》中“兩能力”指處理個人事務的能力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。新《科學素質綱要》的“兩能力”指判斷能力,以及分析處理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。綜合來看,新《科學素質綱要》所說的能力更具普遍性,而舊《科學素質綱要》所說的能力相對更具體。